Archive for the 教会 Category

Koinonia 营会之后的祷词

Posted in 教会 on 9月 13, 2010 by 浴水凤凰
求袮要我放下自己,就算委屈自己,都要放下自己
求袮要我抛下石头,就算理直气壮,都要抛下石头
求袮要我背起十架,就算摔倒在地,都要背起十架
求袮要我被钉十架,就算被倒着钉,都要被倒着钉
求袮要我丢掉自以为是的智慧,就算这智慧是可以暂时自爽,我也要丢掉
求袮要我不用反驳不用辩护,因为袮受审时并没有为自己说过什么话

我相信生命可以改变,因为我相信的是一个虽然曾死,但现在依然活着的上帝
但我不求自我意志的生命改变,而求告袮,我的基督,我的救主,求你改变我,阿门

昨天的早餐

Posted in 教会 on 10月 19, 2009 by 浴水凤凰
昨天的房角石早餐
Nasi Lemak + Coffee = RM 2
面包鸡蛋 + Coffee = RM 2
两片慧敏芒果蛋糕 + Coffee = RM 2
金瓜拾谷米 = RM 2
芝麻花生拾谷米 = RM 2
+ 鸡蛋 另加50 sen

会贵吗?

吃了芝麻花生拾谷米,在浓浓的芝麻糊中,轻轻的花生香味

,不知道是如何做的?我喜欢芝麻与花生,买过3合一包装的Taiwan入口高级品,一包大约都要块多钱,但芝麻在热水中总是化不开,没有慧敏煮的好吃的一半。

也试吃金瓜拾谷米和蛋糕,金瓜我不喜欢,但吃起来还是很顺口,很浓的香,我想智严子睿子宁真是好命。不得不谈那个芒果蛋糕,虽然看来没有什么卖相(切成小块的当然看不到本来样子),但是我可说绝对像是在吃secret recipe差,这样的蛋糕SR应该要卖RM5-7之间,但是我在房角石就吃到了。(在主日学也可以常常吃到,嘿嘿)

可惜那天似乎还不是很多人到房角石吃早餐,真是走宝,下星期差传,不知道会不会有慧敏早餐吃啊

教会录影

Posted in 教会 on 7月 18, 2009 by 浴水凤凰

房角石阅览室有了自己的部落格

Posted in 教会 on 6月 10, 2009 by 浴水凤凰
房角石阅览室有了自己的部落格,我们会在那里更新房角石的活动讯息等资料哦~欢迎你来参观~

房角石民歌餐厅
房角石视听室

CFC 教会 20周年

Posted in 教会 on 5月 8, 2009 by 浴水凤凰
  在这个十月,CFC教会20周年了,我等待有什么活动?
只是活动吗?
。。。。。。。

客旅又一好文–禁惑和解惑

Posted in 教会 on 4月 21, 2009 by 浴水凤凰
如果某群体把“白”变成官方规范,并且用得越来越死板、蛮横,两极化排斥现象发生的时候,分裂出来的派系因着政治历史因素,绝大多数都倾向以“黑”为图腾,即使“非白”并不只有“黑”而已。

今天多数的教会派系成见,许多骂战都是围绕在礼仪和文化课题。对立的各方总喜欢以对方的礼仪和习俗作为笑柄,然后顺水推舟的夸口自家如何“属灵”、如何“
体贴上帝不顺服人”等等。若是站在自家派系从宗教情绪浓厚的视野来看这些课题,必然是倾向于类似“咱家是上帝在末世拣选的忠实管家”的自赞花香八股自怜。
但,若从群体习俗和心理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到这些都是各派系的通病,几乎可说是不可能免疫的现象。若从沟通问题来探讨,我会说,这就像一大堆各山头只建
一半的桥梁,久而久之就只留下一大片的垃圾堆。

突然很想贴上Fallout 3的废墟场景捉图,尤其是那几处破桥。

坦白说,我在尝试解释礼仪成见问题,实在是感到很吃力。因为垃圾实在太多了,往往感到不知所措,不晓得该以哪一方面为重点。

然而,我觉得,教会界无论是各山头的历史成见还是礼仪的偏见,主要症结应该可以归纳为一个原因:禁惑。

真理使人得自由。从基督教角度来看,既然人不是真理,也不可能天生就把真理当作自己的拥属品,人因此必须努力不懈的追求真理。而这追求的旅程中,自然需要
经过把真理区分于非真理的功课。真理与否,往往叫人陷入疑惑迷茫。而追求真理,就需要好像把钻石从矿源中提炼的过程,起初可能“伟大”得好像一座小山,开
采过了却可能只有一小块。但,正是这一小块的价值,让那开山过程的辛劳变得不值一提。若只一味的定睛在“大”和“小”以定划算,这人恐怕是一辈子都无法了
解自己到底在追求个啥。故,解惑,往往就需要包括让人们在糟粕和瑰宝之间晓得区分。而禁惑,就像为了避免疑惑的存在而干脆把糟粕和瑰宝一律称为石头。

除了价值的认知之外,解惑最重要的用意,就是把恐惧解构。

恐惧是人类的防御本能,让人们回避会伤害他们的事务以求自保。但,若无法了解恐惧的原由,人一样是不安全。强者若掌控弱者的恐惧,弱者就注定只有任由鱼肉
的命运。更重要的是,按照丛林法则,集权者喜欢用恐惧作为驾驭人民的手段。因此,在系统性的恐惧应用策略下,善恶之分被重新定义,群体中的人性因此进一步
在无知之中腐败。人与人之间变得更自私,因着盲目相信恐惧而无法搞清楚“仇敌”标签的合理性。“博爱”或“正义”之说在公认的无助和恐惧下已经变成“大只
讲”。

故此,教会各山头有时感叹的“政治冷感”或“鸡犬升天”,我认为往往是他们山头政治搞出来的恶果。别忘了,许多讲台言论在疾呼悔改之际总不忘搞
scapegoating,把罪恶根源往“后现代主义”推。崇尚末世论调的自然可能连大公教会的“阴谋”也算进去。这样的教会文化,怎可能提倡解惑?

咱们暂且就焦注在对“神学”的疑惑、标签、抹黑。

神学的原则是解惑。但,若疑惑是被官方权威定义为缺陷、污秽,神学在他们手中,就可能不再是用来解惑,而是禁惑。

于是,官方神学,在一些封建教会体制,即使采用先贤的思索路线,多数都是半途终止的aborted
reasoning。之所以采纳这些论说,不是为了思索,而是为了使用先贤的名气塑造偶像和禁箍咒。为了“荣神益人”,愚民自然不敢提出异议和怀疑。一言
堂教会文化,因此“合一”。

所谓神学,于是变成部落图腾。当然,也有许多是以“不需要神学”为图腾(官方口号包括“我们强调上帝直接的启示,不倚赖人为的神学和传统”)。各个部落就
有许多领袖按图索骥的制定礼仪和规范,然后说这些是“经过严格审核以符合本宗神学立场”。部落之间的礼仪规范发生冲突,各个山头自然振振有词的说别人“缺
乏X方面的合理性”。X就是他们对自家图腾的称呼,可以是神学、传统、派系、启示、解经、甚至某某名牌讲员的言论。因着图腾是拿来信的,不是用来解惑的,
所以这些山头部落纠纷长久以来都是没啥用脑子的野蛮撕杀。

神学和启示本来就不需要对立。但,人们却为了自家的山头权势而不但把神学和启示的意义重新定义,更是不断靠着片面的讲台言论把事实扭曲和渲染,把神学和启示当作敌对山头的标签。

由此推论,不难了解为啥同样是麻木的歌功颂德礼仪,福音派和灵恩派却能振振有词的引据经文强调自家的崇拜礼仪是源自“神学”/“启示”,并且闹到现在都还没闹够。

故,无论是来自福音派部落人士口中的“神学”,还是灵恩派山头拥趸鼓吹的“启示”,请别轻易相信。很可能都是废话来的。如果真的要和他们谈“神学”和“启示”,最好自己先去把这些名词的意义搞清楚,对相关领域有所涉猎,然后再和他们谈。

可以不必解惑的“真理”是很荒谬、很恐怖的东西。但,很不幸的,这种“真理”,如今却是许许多多教会人士迫切追求的东西。

又一篇客旅大大的文章==礼仪和罪名

Posted in 教会 on 4月 21, 2009 by 浴水凤凰

礼仪和罪名

群体之中的信息传递和原则传承,总是会需要用到礼仪规范。

而,礼仪规范一旦变成某种政治工具(例如作为衡量别人阶级的准绳),僵化现象就开始发生,进而奉神圣之名对群体的素质和制度的意义不断的腐蚀破坏。到了灾
难性的阶段时,那些自觉在问题中成为受害者的,就会相当激烈的寻求从体制中摆脱出来,并且钟摆极端的对原有礼仪规范抱以鄙夷甚至敌视的态度。在这情况下,
礼仪规范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或身份标签。而,礼仪规范承载的意义,以及礼仪规范的中性,总是被两极化处境严重影响的双方刻意忽视。刻意了一段时期,双方也就
自然真的把礼仪和规范的意义给遗忘了。

这种文化发展现象,或者说是跳跃式的改革波动断层,就好像一台长久缺乏maintenance的机器,或者长期缺乏调养的身体,一次过把所有病态都爆发出来。

既然前朝礼仪规范被视为“前朝咎因”的符号,主张跳跃性改革(或革命)的人们自然会倾向于采取iconoclastic手段,把旧符号剿清,以新符号取代。反对这种改革的(无论是政治利益方面还是原则方面的考虑),自然也会以改革派采用的符号作为“大逆不道”的象征。

由此,纵览基督教历代的派系演变发展,这种现象可说是不断的重复着。若从圣经为观察立场,不难发现到回归时期(尼希米/以斯拉)、
intertestamental
period、以及后马撒达(post-Masada)时期(包括耶稣和使徒活跃时期),希伯来群体对宗教教义的诠释是几乎以民族主义为骨干。其中原因不
难推论。昔日辉煌王朝的没落、腐败、倾覆,以至同胞沦为信奉异教异族列强掳掠的亡国奴,这些都是难以磨灭的民族耻辱的记忆和想象。这自然让自诩选民的群体
更加排外(xenophobic),也采取更严厉的手法去执行被认为是可以捍卫信仰纯正的守则或规范(例如法利赛规范)。

到了耶稣和使徒时期,这跳跃断层再次发生了。从福音书到保罗书信,不难发现到耶稣和使徒们的信息都不断的强调按图索骥的非理性,并鼓励信徒去用心反思并体
会信仰的精义。耶稣驳斥对异族的歧视。保罗则警告信徒们别因着自己不属于“前朝”信仰体制而自命清高歧视希伯来群体。尽管如此,即使这些信息都被编入圣经
正典,来到马丁路德时期的改革(涉及政治角力以及教会体制长久累积的张力),以及之后的各个派系跳跃改革和决裂的时候,这种歧视现象依然不断的发生,直到
今日。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抗罗宗(Protestant)对大公教会的歧视,往往严重到连稍微弥撒色彩一点的礼仪都可以作为罪名或嘲笑的理由。更常见的,就是抗
罗宗人士们很喜欢搬大公教会的历史罪名(异端仲裁庭和赎罪卷)来大作文章。但,很可笑的是,他们的教会政治游戏中对付异己的手段和歌功颂德的礼仪习惯,简
直就不怎么输给异端仲裁庭和赎罪卷的荒谬程度。然而,这些自诩比大公教会更熟悉真理的,他们不怎么可能会如此反省。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不属于大公教会的
会籍,也不采取大公教会风格的礼仪。

如果这种偏见可以是常态,福音派和灵恩派对彼此山头的种种荒谬偏见和指控,就一点都不值得感到奇怪了。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4-1-2009 11:14 PM 只看该作者 无人之地的探索--山头成见和神学分歧 欠太久了。总该开始写。 教会界素常山头林立。一个山头未必只限于一个宗派。山头的形成,主要由一个特定群体的认知范围所决定。认知范围决定他们对事物或然性的定义的看法(何为必然,何为或然,何为不能),这些看法进而塑造对已知和未知事物的定论、推测、想象,然后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故,一群认知范围(相对的,即为无知范围)相近的,自然物以类聚的形成一个山头或共同体,并且以他们的山头文化培育更多与

Posted in 教会 on 4月 20, 2009 by 浴水凤凰

无人之地的探索--山头成见和神学分歧

来自客旅

 

欠太久了。总该开始写。

教会界素常山头林立。一个山头未必只限于一个宗派。山头的形成,主要由一个特定群体的认知范围所决定。认知范围决定他们对事物或然性的定义的看法(何为必
然,何为或然,何为不能),这些看法进而塑造对已知和未知事物的定论、推测、想象,然后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故,一群认知范围(相对的,即为无知
范围)相近的,自然物以类聚的形成一个山头或共同体,并且以他们的山头文化培育更多与他们一般见识者。

故,教会山头,可以是一个堂会、一个堂会以及其众子堂、或一群崇尚同样明星讲员或宗教言论的各宗派堂会。

许多信徒在各自宗派山头度过大半或整个信仰人生旅程。教会讲台对其他山头的描绘,以及对已知和未知事物的定义(包括对自己无知的否定)、推论/臆测,自然变成他们对他者看法的准绳。换言之,教会往往是偏见甚至憎恨的源头。

也正因着这样的关系,许多人在因着某种厌倦而离开自己熟悉的山头,去到另一个令他感到新鲜的山头的时候,往往都觉得好像找到了乐园或天堂一般。但,因着太
过宗教情绪而缺乏理智的了解人事问题的症结,一旦在这新山头发现一大箩问题,有些人就开始去别个山头另找圣杯(holy
grail),有些因着累计先前的厌倦而对信仰失去信心,受到伤害太深的可能会选择过行尸走肉的教徒程序生活,甚至会离开教会圈子或放弃信仰。

我开这帖,是希望能给走出山头的,以及在山头之间烽火连天无人地带徘徊的,一个探讨、反思、以及对各山头提出批判的空间。之所以想到这样探讨,是因为想回应傻敏面对的一些疑惑。

教会的里的见解问题、人事问题、政治问题,我认为,一定要看人,不可以好像许多人习惯说的“看神不看人”。人的问题,就必须谨慎的从人的角度来解决和探
讨。如果沟通还是见解方面的差异造成明显破坏性的冲突,那就更需要了解各造到底是怎么看相关事物,然后在所及范围内尝试解决,或至少亡羊补牢。故,在处理
言论和见解立场的疑惑时,修辞政治的一些因素和背景就需要探讨。

无论是从福音派过去灵恩派,还是从灵恩派过去福音派,通常都会有“发现新大陆”似的“恍然大悟”,发现到原来这山头并非昔日山头官话描绘的那样。在一些个
案,这是推翻偏见的契机。但,在更多的个案,他们其实是在还没搞清楚旧山头的偏见,就接纳新山头的偏见,然后用这些偏见编制成他们认为算是“真相”的偏
见。在新山头找到生存空间的,就以这偏见为山头增添讨伐用的弹药(“福音派没有生命”、“灵恩派没有理智”)。那些后来遇到问题而回到旧山头的,就以这些
偏见作为“浪子的忏悔见证(confession)”(“福音派/灵恩派原来是这样的”、“还是家里好”)。

举一个例子。某甲针对灵恩派的敬拜赞美提出批判,质疑那到底是在敬拜上帝还是在享受快感。若说“甲君会如此回应,是因为福音派比较注重神学,也比较强调理性”,真的是这样吗?这种说法有几处值得探讨。

1。针对灵恩派教会文化提出的批判,只要用一段时间在讲台填鸭灌输,缺乏理性和没经过神学教育的教会人士一样可以朗朗上口头头是道。这叫做“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kneejerk"。

2。批判灵恩派的流行音乐风格为沉醉快感倾向,有可能是因为批判者长期以来都觉得自己山头的“敬拜”风格比较“属灵”。如果用acoustic
guitar以Celtic风格弹Be Thou My Vision,或者用R&B风格演奏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这批判者一样有可能判断是“倾向沉醉于快感”。

3。这样的批判,只要稍微有经验、见识、并且用一下理智分析的,都可以作出来。即使非基督徒都会有如此的见解,所以未必是福音派的招牌或专利。

4。福音派许许多多教会人士(尤其是领袖)是捧神学、喊神学、拿神学压人,却根本就懒得脚踏实地去好好读神学。若有人在讲台上以“后现代主义”和“新纪元
运动”的“败坏”来凸显自家山头高捧的福音派神学的“正宗”、“忠于真理”,这人一样有可能是神学零蛋。喊得那么厉害,这种功力去直销聚会学一学就可以有
一点成绩了。所以,福音派许多教会的腐败和死亡,和“强调神学”或“强调理性”丝毫无关。症结是在于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教会政治游戏。但,很不幸的,因着这
种偏见,让许多离开福音派的都把问题归咎于神学教育。

信仰是很主观的东西。有些人喜欢去那些整天用礼仪和术语包装到美美,气氛搞到很神圣的堂会,然后各自回家过自己的生活,周末再来作秀或享受别人提供的表
演。有些人则为着一个堂会信徒们脚踏实地不分彼此的关怀而动容,觉得在这样的地方让他了解信仰原则的精义。所以,彼此对“属灵”甚至“信仰”的定义,可以
因着各自的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你是从福音派去到灵恩派,然后向福音派一些领袖分享在灵恩派圈子令你疑惑的一些事情,请别忘记彼此背景和见识限制所可
能造成的偏见。故,合理的批判(例如沉醉宗教情绪的可能性)自然应该接受,但不需要因此接受“福音派比较理性”这种偏见。灵恩派的也有人会这么批判他们的
“敬拜”文化(下场如何就看时运了)。

我刻意强调这些,是因为主张:即使唾弃一个山头的文化,也不应该为这文化的毛病扣上一大堆的偏见。因为,信徒如果能认真的了解问题的因果,在这新的“家”
一旦发生问题的时候,他就能更有力和更理智的去参与防范弊病扩散的努力。如果你过去好多年在一个堂会除了教会活动之外啥都没学到,我为你的经历感到遗憾,
并为一个埋葬在教堂下的教会而哀悼。但,昔日经验若能告诉你一个教会是如何败坏死亡,你在另一个堂会就有必要前车可鉴的察觉问题的滋长。如果你相信流传的
山头偏见,那么即使病态已经恶化到末期,你会因着按图索骥的习惯而无视眼前的灾难,问题发生后你也会和其他人一样把问题症结归咎于“新纪元运动”、“个人
主义”、“后现代主义”、甚至“对神学和理性的高举”。

山头之间的纷争,最常见的,就是把肤浅的偏见说成是派系的神学立场分歧。这是极之误导的。更糟糕的是,误导一轮之后,还好意思以偏见掰一轮解决方案谈什么合一。如果偏见可以算是神学,这种做法大概可算是敬畏耶和华的智慧吧?

还有很多偏见,需要时间探讨。走出山头的诸君,以及长期周游列宗派的识途旅者们,请分享你们的经验和见解。

圣诞快乐

Posted in 教会 on 12月 26, 2008 by 浴水凤凰
现在说圣诞快乐会不会晚了?其实没有证据说主耶稣是在25/12诞生的,所以其实天天都可以是圣诞节,只要我们知道主耶稣降世这奇妙的恩典,并且可以像祂一样,将爱带到人群中,其实就可以了。
这个圣诞是我所度过最快乐的圣诞,虽然也是我认为曾经最忙的圣诞,在超忙碌的戏剧排练以及情感的不明朗状况下,我可以健康的渡过圣诞,竟然没有往年的一定生病,还很健康的可以捐血(2002年来就没再捐过)。真是感谢主。
今年收到比较少的礼物,看来经济危机真让大家要省钱,看来我也一样要小心‘。
我今年最希望得到什么?我心有所盼,但是我也知道这不可能马上得得到,所以我也不知道,就是期盼而已。可能上帝还没有明确的给我我在世间除救恩外最大的礼物。

圣诞快乐,我也要快乐,才可以带给别人快乐。

对圣诞舞台剧剧本又自大又感性

Posted in 教会 on 10月 25, 2008 by 浴水凤凰
今天在为3个姐妹联合写出来的,圣诞舞台剧剧本进行撰改时,不禁自己流下泪来,还是边哽咽边写,实在太。。。感动了,虽然在公司里,还好自己有间边缘化的办公室,可以关上门来叹一叹自己的眼泪,和这么感人的剧情。实在是有够“自大的感性”
经常自己会被自己的文字感动,自己的想象力是否太丰富了,还是太感性了?自己写作时有个方针,就是若要感动人,必须先感动自己,还好这个剧从自己的想象来说,是值得感动的。愿上帝可以赐合适的演员合适的工作人员,合适的伴唱,让这个在24/12晚上要表演的舞台剧可以顺利进行。现在看来时间紧迫,但是还必须让大家在彩排磨合时,有爱在里头,让大家把这个能够做到最好的舞剧,献给上帝。上帝帮助我们。